南洋一梦

Kyrie Chen 2025-02-05

今年春节假,因为我太太怀孕的缘故,所以想去一个稍微温暖一点的地方,想来想去她打算去趟新加坡,然后过道香港回来。另一个私心是,新加坡和香港都是我们有考虑过之后移居发展的地方,也想有个比较参考。这趟旅行因为我女儿越来越重导致抱着她行动很不方便所以显得格外的累,但是浙两地浓厚的过年氛围和美好的自然人文风光却是不虚此行。

星耀樟宜

如果有人问我去过所有城市中,印象最深刻的机场是哪儿,我之前可能会回答深圳宝安机场(因为那令人密集恐惧症犯了的波点天花板),或者马尼拉机场(因为一整个臭海鲜味道),亦或是九寨沟黄龙机场(因为没我老家汽车东站大)。但当我坐着skytrain穿过樟宜机场的星耀樟宜(Jewel)时,看到标志性40米高室内瀑布“雨漩涡”在2000多棵绿植环绕下倾斜而下的样子,我就知道,所谓的“世界上最美机场”当之无愧。在一开始做旅行攻略的时候,发现所有新加坡推荐的餐馆,在樟宜机场都有开分店,而整个机场和Jewel商场更是直接变成一大块绿植中的商业综合体,把新加坡“城市花园”的icon做到了极致。

而樟宜机场也是我去过唯一一个安检是在各个登机口前的机场,可能是为了满足游客在机场中买买买的诉求吧。其不仅以高效运营著称,更通过融合自然、科技与人文体验,重新定义了“机场”的概念。确实是新加坡作为全球海空航运枢纽的一张名片。

马六甲一梦

这次我和太太下了点血本订了新加坡滨海湾最贵的高层酒店之一,从客房阳台望出去就是整个滨海湾景色和远处忙碌的马六甲航道。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出来看看那只标志性的鱼尾狮有没有开始喷水营业,而不管我什么时候去看,它总是被游客所包围。

1964年,新加坡旅游局为塑造国家形象,委托范克里夫水族馆馆长弗拉瑟·布伦纳(Fraser Brunner)设计标志。布伦纳结合“狮城”传说与海洋文化,创造了狮头鱼尾的虚构生物形象。鱼尾狮的形象源于新加坡的古老传说。据《马来纪年》记载,14世纪时苏门答腊王子圣尼罗乌达玛(Sang Nila Utama)航行至新加坡岛时,发现一头形似狮子的神秘野兽,遂将此地命名为“新加坡拉”(Singapura),梵语意为“狮城”。鱼尾则代表新加坡早期作为渔村(淡马锡Temasek)的历史,以及移民祖先跨海谋生的经历。1972年,著名雕塑家林浪新将设计图转化为实体雕像。主雕像高8.6米、重70吨,狮子口喷水柱,矗立于新加坡河口;另有一座2米高的小型鱼尾狮伴其侧。1972年9月15日,时任总理李光耀主持揭幕仪式,希望鱼尾狮成为“新加坡迎宾好客的象征”。后来因滨海大桥建设遮挡景观,鱼尾狮于2002年迁至现址——滨海湾鱼尾狮公园,并扩建配套设施。

现如今,鱼尾狮已成为新加坡的重要文化符号,代表着国家的独特身份和多元文化。其中狮子象征新加坡在殖民历史与独立建国中的坚韧精神,以及面对挑战时的果敢,呼应“狮城”之名体现对马来传说的文化认同;其中鱼尾代表新加坡从渔村发展为国际港口的历程,以及作为岛国对海洋资源的依赖,波浪形鱼尾隐喻早期移民跨海谋生的艰辛与拼搏。

几乎新加坡所有游客和热门公共设施都在这个滨海湾地区,从鱼尾狮的方向望出去就是著名的新加坡滨海湾金沙大酒店Marina Bay Sands。这个酒店也是新加坡的标志性建筑,于2010年开业,是世界上造价最高的独立赌场建筑,总投资达80亿新元,由三座连体大楼组成,顶部由位于200米高空,面积达1.2公顷的空中花园连接。晚上从顶层照射下来的霓虹灯会扫遍整个滨海湾,甚是好看。酒店下面有三个连廊式的下沉综合体,餐饮购物一应俱全。我们也在下面吃了新加坡肉骨茶和我太太一直想尝试的香港添好运。

新加坡现有人口非常多源而复杂,现在有75%的华人、15%的马来人、7.5%的印度人和其他人种组成。所以在新加坡就能看到比如甘榜格南(Kampong Glam)或者小印度(Little India)这种非常有特殊文化特色的族裔聚集区。我很喜欢新加坡苏丹回教堂(Sultan Mosque)前的这条街道,虽然杂乱但是斑斓多彩的建筑和棕榈树一下子仿佛置身于茉莉公主和阿拉丁的故事中。

在新加坡最贵又最满意的一餐是在克拉码头(Clarke Quay)吃到的珍宝海鲜,大概1600多块人民币换来的是我太太整整两小时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在那边大快朵颐跟她的那几个螃蟹大虾搏斗。这里是新加坡河畔最具活力的历史文化与娱乐休闲综合体,其发展历程贯穿了殖民贸易、港口转型与现代都市更新三个阶段,现已成为融合多元体验的地标性区域。

花园城市

新加坡的建国初期,一度面临资源匮乏、住房短缺和工业化的迫切需求。首任总理李光耀提出“绿化新加坡”的愿景,旨在通过环境改造提升国家形象,吸引外资。他认为“清洁绿色的环境是经济竞争力的软实力”,并推动将植树造林纳入国家战略。这些绿色措施包括立体化生态网络、水资源协同管理和社区参与机制等。而现如今,47%的绿植覆盖率和人均66平方米的绿地面积,确实使得新加坡成为了一个建立在花园上的城市。

而位于滨海湾公园的超级树(Supertree)就是城市可持续设计与未来主义建筑的典范,由18棵25至50米高的人造树形结构组成,融合垂直花园、能源科技与艺术灯光于一体。作为新加坡“花园中的城市”理念的核心载体,超级树将工业烟囱转化为生态艺术品,包含太阳能供电、雨水收集系统、生物质发电等多个功能。

我们走上了其中的OCBC空中步道,在位于地面上128米的悬空吊桥上,可以俯瞰整个花园和滨海湾天际线。

另一侧的穹顶花园(Flower Dome)云中森林(Cloud Forest)则更是让我惊讶。

其中穹顶花园式一个占地1.2公顷的世界最大无柱玻璃温室,里面主要向我们展示的是巨大的百年橄榄树、巨型猴面包树、巨型仙人掌和龙舌兰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季节性花卉植物,约3万株植物,涵盖1,600个品种。这几天因为是农历春节,因此是中国特色的展出。居然还看到了我们杭州的一个特展,将西湖、断桥、集贤亭和白娘子的故事。

而云中森林的核心是模拟热带山地雨林奇观,其中正中是一个35米高的全球最高室内瀑布,从顶端倾斜而下。室内恒温24-26℃,湿度80-90%,用于还原热带山地(如婆罗洲、安第斯山脉)环境,包括6万株植物以附生植物为主,如蕨类、猪笼草、濒危非洲紫罗兰。我们通过电梯到山顶,然后沿着步道慢慢往下,确实有在雨林中漫步的感觉。

新加坡给我的印象其实挺好,我喜欢这种东西方文化交融,科技感十足又非常干净有序的城市。作为一个国家,新加坡一直在强调自己对于多种文化、人种的diversity的认同和尊重,我很认可这个观点。但反过来,正是这种diversity的存在,导致所有在这个国家生活的人,都有一种搭伙过日子的感觉,大家表面上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距离和边界感,但似乎也很难说让整个国家的工作力机器拉满来应对一些重大变故。

维港年味

已经记不得这是第几次来香港了,似乎每一次来这个地方都保持着跟我儿时印象中一模一样的样子。

但这一次确实真真正正在香港九龙citywalk了一把。我们的路线从佐敦出发,经油麻地、九龙,一直到尖沙咀。从过街天桥上随手往下拍张照片,似乎都是从港剧中现场搬出来的一样。

这次在新加坡没遇上官方组织的新年庆典,却在香港参加了个遍。大年初一晚上在尖沙咀有花车巡游表演。我第一次在过年巡游中看到那么多印度人和白人参与,他们不光围在边上看,更是有专门独立的巡游方阵。以前我们一直说是洋为华用,今天第一次看到逆向输出了。

初二晚上在维港有烟花表演。我已经记不得上一次参与这种大型线下烟花秀是什么时候了。虽然花色重复率很高,也没什么很惊艳的造型,但香港人确实很喜欢8这个数字,不论是造型还是响声数量,都牢牢契合这个数字。

阿伦黛尔

虽然来过港迪,但是因为冰雪奇缘阿伦黛尔园区是新造的,所以我也是第一次来。我女儿是个十足的爱莎迷,为了这趟行程早早穿上了她四套爱莎裙子中的一条,把期待值拉满了。

其实这个园区游玩项目不算多,一个室内水上场景巡游,一个低幼室外过山车,一个餐厅两个商店和一个角色互动区。我女儿几乎各个都二刷了。这个场景巡游应该是整个港迪排队人数最多的项目了,里面完美复刻了整个冰雪奇缘世界中的主要角色,尤其是伴随着爱莎Let it Go的歌声从高坡冲下的时候,着实刺激。

角色互动区虽然需要预约但是里面质量很高,参与的都是小女孩和她们的爸爸妈妈。在里面和安娜爱莎两位女主一起近距离唱歌、聊天、点燃元素雕像。我女儿第一次进去的时候还很羞涩,只敢远远地看着,第二次进去就熟门熟路跟安娜击掌,还在结束后一把冲过去抱住了爱莎的大腿,也得到了她偶像一次摸头杀,出来后是一脸满足。

这个园区不管是排队还是在外闲逛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路过的角色来互动招呼,应该是非常用心的一个场景。而且夜晚的阿伦黛尔在灯光的映衬下也是特别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