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与新中国对香港的影响

Kaka Chen 2020-02-29

本文为对高马可的《香港简史》其中我最感兴趣的一部分的阅读体会,我想了解香港也是因为之前一系列在香港的暴力政治诉求实践,在我先前的理解中,大陆的政府和媒体一贯对于香港的描述是“一衣带水的兄弟,远离故国多年的游子”,而在之后的阅历中似乎香港和香港人并不认同这一身份。而正如本书的作者所说,现在不管是内地或者海外,很少有学者专门研究香港的历史,但香港的历史却是中华民族在18~20世纪的全球殖民热潮中的一个代表,在香港我们能看到一个迥异于东方或者西方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而我个人最为关心的,当然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到今天,中国内地对于香港的影响和香港人对于内地的真实看法。


二次世界大战对香港的影响体现在社会政治上暴露了港英政府先前种族隔离/歧视的环境,已经鸦片娼妓默认的现象,经济上英国人市区了战前在香港的经济支配地位,华人开始扮演重要经济角色,同时内地资本与实业由于躲避共产主义革命而大量迁入香港,利用香港原有的工业基础加以发展。由于战后外国在华租界取消,香港成为了西方国家在中国唯一的控制区域,吸引了诸多在华外资公司、机构的入驻,成为英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在华商业枢纽。

新中国建立后,香港问题是“介乎外交政策和国内政策之间的事”。新中国政府一面不予承认所有不平等条约,一面鉴于香港在共产革命过程中的贡献和新中国建设过程中的窗口作用,暂时默认了其殖民地地位,对香港不予干扰。自1949年以来,香港一直扮演着美国在华情报前线的角色,但由于朝鲜战争后联合国和美国对华的贸易禁运,香港也受到了极大的波及。但禁运同时又逼得香港发展制造业,提高商品本土制造率,为之后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60年代香港由于受到英美台陆四方势力和意识形态的冲击、竞争,一直是处于罢工、暴动频发的状态,民众的反应、媒体的报导和港府当局的回复,跟当下所经历的一模一样,只不过各自换了立场和口号罢了,甚至英国人拉来航母驻停香港秀肌肉的操作,都让我看了似曾相识。

六九事件之后,示威和暴力行为让香港人认识到左派的激进性,对于耳闻的“文革”诸事更为恐惧,香港人被迫在殖民政府和中国大陆之间站队,大多数认同了自己区别于这两者的身份——香港人。1967年是香港的转折点,殖民政府开始更加注重底层阶级,并改弦更张,锐意承担更合乎良知和回应大众需要的社会政策,此后直到1984年1月初的九龙旺角的士司机暴动之间,一直没有发生新的严重骚动。但是英国政府自1967年宣布,鉴于香港特殊地理和政治情况,尤其是中国内陆局势,以及文革期间的中英关系紧张,不宜成立民选议会。但是实际上任然是骨子里的“华人不配民主”的偏见思想作梗。同时,由于之后麦理浩政府实施的“不干预、放任之”的政治主张,香港一直难以建立起全面的社会福利体系。在此期间,香港民主被评论为:“非常干脆利落,行政和立法都是以殖民统治方式进行而不以为耻。”、

然而在1960~1970年间,香港人将香港的政治稳定经济自由与大陆的大跃进文革作对照,同时大量受到动乱影响的大陆人迁居香港,造成香港人自我认知于大陆一般意义上的“中国人”身份产生割裂,更多地认可了自己“香港人”的身份。同时随着香港电影行业在70年代的发展,并在世界文化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香港本地人对于香港的东西混种地位感到自豪,它融汇中西文化,既重视传统中国价值如家庭和教育,又强调现代西方的价值如经济自由和法治。同时,美、日两国的文化市场也逐渐在香港铺展开来,使得这种文化杂交的现象在香港越发普遍。

1970年代末,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香港资本开始在广东开办工厂,更多廉价的大陆劳动力开始为香港资本打工,这也促成了香港经济的再一次转型,从制造加工业转向金融和服务业,直到90年代中期近九成的香港制造业工厂已经迁入中国内地。


事实上只要了解一些香港的历史,再来看2019年间席卷香港的各种政治诉求暴力行为,似乎就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了,因为香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是陆台英美等各个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的角力点,因此不论立场是左是右走社走资,香港已经习惯了用走上街头的方式来诉诸立场维护权力。似乎1960年代的故事套在2019依然成立,只不过台上台下的人帽子互换,甚至英国海军航母停驻香港炫耀肌肉的桥段也被搬了过来。

最后有一段着实逗笑我了,作者描述香港人对大陆人的一些固有看法:懒惰、不讲卫生、投机取巧、文化水平低等,这些也算了,当我看到香港人觉得大陆人迷信的时候,笑出了声。我走遍中国大陆及港澳台三地,我是没见过比香港更迷信的地方了,算命抽签神婆遍地不说,每家每户供佛拜鬼,门口堂前必有土地供奉,这是哪儿来的勇气觉得由“无神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下的大陆人迷信的?